首  页 > 正文
地理信息科学
供稿单位:招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13日 11:47 文章阅读数:

招生层次: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理学学士

专业概况

201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一次将智慧城市纳入国家级战略规划,代表着“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成为国家行为。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提出了智慧社会的概念,进一步扩大了智慧城市的内涵,为今后智慧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5月,习近平在向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助力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可见,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为智慧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国家层面的支持则为二者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设立自然资源部,其主要职责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等。这些工作,既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

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以地理空间数据模型为灵魂,利用独特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动态变化规律,在智慧城市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起着重要的理论、数据和技术支撑作用。

学校已有10余年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城市管理、房地产评估与经营等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地理信息科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共计逾千人,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学校长期秉承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或实习单位得到广泛好评,被认为“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

、专业特色及优势

1、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着眼于当前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信息行业市场需求,在重点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基础能力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并引入激光雷达技术、无人机操控技术、无人机数据获取技术等,侧重培养新型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能力。

2、立足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当前地理信息行业及相关行业发展进程,充分利用学部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在培养技术能力的同时,注重应用平台的搭建,使学生具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相关知识、软件和技能,开展自然资源及不动产调查和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的专业能力。

3、筹建了智慧城市实验教学中心,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办学提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除了承担本科专业学生实验实训任务,还可承担学生课内实验教学、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及学科竞赛、开放实验等任务。其中数据采集与建模实验室拥有八旋翼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等高精尖的三维扫描和测绘设备仪器;数字城市规划建模与BIM研发中心拥有网络交换机、60余台高性能工作站,并安装有ArcGIS、ENVI等相关专业软件;大数据实验室为师生提供了线上线下相结合、随时随地练与学的云服务教学环境。

4、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充分利用校内众城智库以及城市发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科研及社会服务平台,使学生可以结合真实课题完成课内实践、课程实训、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在校外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所属多家事业单位,以及20余家自然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公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如北京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兴华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绿土科技有限公司、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地星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充分满足了教学计划内专业实习课程对岗位的需求,并达到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自然地理学、激光雷达等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及方法,具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的视野与思维;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地理信息/遥感相关软件操作、多源空间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建模与管理、计算机制图、卫星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及初步开发、无人机应用等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在城市管理、城乡规划、资源环境、城市建设等领域,从事适应新时期自然资源调查与规划、地理信息软件开发、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土地资源学、遥感原理与应用、GIS软件与应用、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空间分析与建模、空间数据库、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与应用、摄影测量学、三维GIS建模与可视化、GIS二次开发与应用、WebGIS原理与应用、土地资源调查实训等。

五、实习实践

1、课程实训

课内的实验实训共涉及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方向课中的30余门课程,实践学时共573。其中:

GIS软件与应用、空间分析与建模、三维GIS建模与可视化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能力;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激光雷达数据分析与处理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ENVI等遥感类软件的能力;

GIS二次开发与应用、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编程算法语言初步具备GIS二次开发的能力;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学、无人机摄影与测量操控实训、无人机装配与维护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尤其是无人机摄影测量操控技术;

土地资源调查实训、BIM技术及应用、城市数字化管理、数字城市虚拟仿真系统设计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并开展土地资源调查、数字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管理等工作。

2、专业实习

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主要从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的工作,也可以从事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国土资源调查管理、城乡规划管理、区域发展分析等相关工作。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应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熟悉和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自然资源管理、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可持续发展等具体工作内容。

实习单位主要包括: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自然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等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以及北京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兴华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绿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云房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国土资源勘测测绘院北京分院、北京地星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自然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公司企业。

七、职业前景

当前,智慧城市在我国蓬勃发展。大数据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自“十二五”以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值稳步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产业总值将达到8000亿元,地理信息服务总值将达到1736亿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动产统一登记、地理国情监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的启动,地理信息产业市场空间广阔,京津冀地区更是在地理信息产业发挥了龙头作用。这些现状都在呼唤更新的技术、更多基础扎实/具备新技术的地理信息行业人才。

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确立了本专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余,具备熟练掌握地理信息/遥感相关软件操作、多源空间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建模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及初步开发、无人机应用等专业能力,能够在城市管理、城乡规划、资源环境、城市建设等领域,从事适应新时期自然资源调查与规划、地理信息软件开发、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工作,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需要。

毕业生可进入空间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类企业从事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及系统开发工作;也可以进入互联网地图、资源调查开发、城乡规划管理等类企业,以及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从事数字地图建设、遥感与导航应用、大数据挖掘等工作;还可以在中学、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地理科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