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2021年北京城市学院招生专业介绍——传播学(含新闻报道、广告与新媒体、时尚编辑方向)
供稿单位:招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4日 09:29 文章阅读数:

我校传播学专业创立于1999年,于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开办至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非常重视开放办学,不仅带领学生在国内外专业赛事中斩获佳绩,还定期邀请知名媒体人为学生开展丰富的专题讲座、增进行业交流。同时,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和广告工作室、学生城苑微信公众平台、UTV电视台等丰富的校内实践平台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专业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出国留学、考研深造、就业等不同需求。

本专业下设新闻报道、广告与新媒体、时尚编辑三个方向,一年级不分方向,二年级起分方向学习。专业方向选择以学生个人意愿为主,结合各方向计划人数以及学生专业课成绩进行录取,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专业还计划通过选拔组建国际视听传播实验班,培养我校卓越新闻传媒人才,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一、新闻报道、广告与新媒体、时尚编辑方向情况


新闻报道方向

  

  

  

学生在北京电视台、凤凰网、人民网实习工作

1.专业方向概况

新闻传播业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闻媒介不仅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交流平台,还是经济、科技、文化的加速器与推进力量。中国新闻传媒业依然被人们认为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其事业规模还会继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还会进一步提高,为高素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广阔舞台。

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新闻报道越来越体现出“媒介融合”的特点。传统媒体吐故纳新,努力保持自身在新闻报道与传播领域的主流地位,同时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各种新型的新闻报道平台、手段不断涌现,正在彻底改变着新闻报道与传播的方式,媒体行业急需大量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新闻传媒人才。

本专业坚持“全媒体”背景下应用型新闻传媒人才的专业培养理念,秉承我校传播学专业“创意思维活跃、传媒实践技术熟练”的专业教育特色,充分利用院系的优势资源,为教育教学引入新视角。毕业生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活跃于各大媒体机构,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新疆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五洲传播中心(隶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北京青年报》《中国建设报》《钱江晚报》《中国新闻周刊》以及人民网、央视网、北青网、腾讯、新浪等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在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铁路公安局、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新疆中石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等单位从事宣传、企划、文职等相关工作。

本方向坚定“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课程设置在传统新闻专业的新闻理论、新闻实务等课程的基础上,兼顾平面、电视、网络等各大媒体传播领域的学习。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设置专业基础平台课,建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扎实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拍摄、编辑与制作等专业基本功;重视学生策划能力、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2.专业方向特色及优势

① 特色

本专业坚持本科培养的高质量应用型标准,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个方面入手,架构和完善教学体系。

设置纵向、横向课程体系交融模式。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以传统的“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新闻策划学、新闻道德与法规”等课程为纵向课程体系;以“电视新闻传播、报刊编辑学、网络新媒体传播、媒介融合概论、融媒体采编与实践、新媒体实务”等不同媒体课程为横向课程体系;实现对新闻学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培养媒介融合背景下复合型的新闻传媒人才。

② 优势

建立阶梯性、系列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紧扣培养学生“口头、笔头、镜头”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拍摄制作能力和创新策划能力,为加强上述基本功的训练,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课程实习、阶段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内容,四年学习期间分板块、延展性进行层层深入的系列化学习和训练。

搭建“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拥有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城苑微信公众平台等完善的校内媒体实训平台;拥有优质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网、香港《文汇报》等媒体交流、实习;拥有良好的竞赛机制,通过本校组织或推荐学生参与全国经济新闻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实践项目、大学生新闻节、大学生电视节等各类竞赛,指导学生考取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书等,锻炼学生的专业应用实践能力。“三位一体”全方位锻炼、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

3.核心课程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新闻策划学、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策划、电视画面编辑、出镜报道与节目主持、纪录片创作、报刊编辑学、媒介融合概论、媒体制作、融媒体采编与实践、新媒体实务、传播学研究方法

4.职业前景

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级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介从事新闻采编、拍摄制作、报道主持、策划评论等新闻传播工作;能够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公共关系、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


广告与新媒体方向

  

  

 

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

1.专业方向概况

媒体是广告宣传的载体,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依托于新媒体的广告成为当下中国大陆广告的新业态形式。由于媒介终端的改变,传统商业的社会化商业转向,受众对于新媒体依赖黏稠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广告主缩减传统媒体的广告预算额,转而投向新媒体广告。手机移动终端是新媒体广告的主要介质。eMarketer报告显示,中国移动广告支出在2015年猛增至2014年的两倍多,总量达158.2亿美元,占总体广告支出的22.3%,已高于全球任何一个市场。2016年中国移动广告总支出将增加至58%,直至2019年都将保持至少20%的年增长率。新媒体广告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新媒体广告市场人才需求也呈紧缺态势,而新媒体广告营销专业教育尚在空白中。

我校的广告类专业开办于1999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师资条件,广告与新媒体方向致力于培养适合新媒体广告营销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新媒体广告市场对于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其课程涵盖广告类、新媒体类、营销策划类、文案写作类和视觉表达类等五个方面。广告与新媒体方向在充分利用院系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无缝对接广告市场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状况,将专业定位为新媒体广告传播:以市场、广告、公关、媒介系统专业知识体系为培养基础,新媒体广告策划营销、文案编辑和图像传达为培养核心,打造适合新媒体行业需求的传媒广告专业人才。

2.专业方向特色及优势

本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系统而专业的广告素养,尤其侧重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创意策划、营销推广、文案编辑和图片制作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方向优势主要表现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①课程设置与大赛相结合

为了保证组织学生参加大赛切实可行,专业采取了课程设置与大赛相结合的办法,使学生在完成课内作业的同时也完成参赛任务,不仅使课内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课内学习更有目标、更具针对性,同时学生的成果还能够获得外界较为权威的评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近三年来,广告与新媒体专业方向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3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0多项,省部级奖项200多项。

②广告工作室建设成为校内实训平台

本专业方向为了把校内学习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合行业需要的创新人才,经过几年的酝酿,于2011年初正式成立了广告工作室,逐步探索既像专业课的教学形式,又突破传统教学的方式;既像广告公司的工作状态,又保留学校教学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真正系统的学习专业方向知识的教学模式。

广告工作室是选拔优秀学生进行专门培养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学生都是经过报名、初试、复试等环节层层选拔上来的优秀学生,现有学生40名左右。广告工作室在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宗旨下,设有设计部、影像部、文案部、创业部四个部门,每个部有一位相对固定的“导师”。导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广告行业、进行广告学习和参与广告实践项目的运作,提高学生的广告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广告工作室”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实践项目,掌握正确的广告流程和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真实的实践项目有北京新能源客车分公司客车内饰色彩、外饰涂装图案设计、北京市朝阳区华洋紫竹幼儿园视觉识别手册设计、蓓幻堡儿童专业摄影会所LOGO设计、廉政招贴设计、「印象80」节目logo等。

3.核心课程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数据分析与挖掘、新媒体实务、媒体制作、媒介融合概论、创造性思维、广告创意与表现、传媒全案实训

4.职业前景

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毕业生可在互动新媒体广告公司、传媒策划公司、公关活动公司从事广告创意、策划、管理等工作,或在各大门户网站、文化传播机构、各级媒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广宣部门(原为广告部)从事广告创意、营销推广、公关活动、文案策划、内容编辑等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宣发、推广、活动策划等工作。毕业生亦可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深造。


时尚编辑方向

  

  

学生在各项实习实践中表现优异

1.专业方向概况

时尚文化在西方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不但造就了众多著名时尚品牌,同样也造就了许多国际性时尚媒体。而时尚编辑作为活跃在时尚媒体业的重要群体,更是如沐春风,迅速发展,在整个时尚界内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国内,时尚类媒体是一个新兴行业,兴起至今不过十几年,快速发展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是一个极具广阔前景和高盈利回报的行业。目前,国内专业时尚类媒体及开辟与时尚相关栏目的媒体不计其数,但即便如此,也还是难以满足人们对时尚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每年还会有众多新的时尚媒体应运而生,对时尚类编辑人才的需求也是数量庞大。然而,这些时尚媒体水平良莠不齐,因为缺乏专业优秀的时尚采编人员,而导致时尚评论缺乏力度和准确性,缺乏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进而导致各媒体之间信息重复。我国目前正值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了21世纪的国人对于时尚的认识已不满足于奢侈、消费等表层,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时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社会文化,进而对时尚传媒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专业方向建立15年来为时尚传媒业培养了大量适用人才,毕业生活跃在中国时尚传媒界,毕业生就业单位众多,包括著名时尚杂志《男人装》《时尚健康男士》《时尚COSMO》《时尚芭莎》等,时尚网站凤凰网时尚频道、腾讯时尚、太平洋女性网、海报网、精美科技等。

本专业方向是一个结合了新闻传播、采编、艺术设计、艺术史论、时尚摄影的交叉专业,因此本专业方向在传统采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艺术设计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并将传统编辑出版教学中对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的重视,与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造性与创意思维相结合,搭建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效果,在培养具有较多技能储备的应用性人才方面独具特色。

2.专业方向特色及优势

时尚编辑专业方向致力于为全国各时尚杂志、网站、电视台等主流时尚传媒机构培养掌握现代传播知识,具有敏锐的流行触角,能够对时尚发表独到、深刻的见解,并具有一定的媒体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能力采集时尚信息并具有良好表达能力的专业采编人员、培养具有策划时尚活动、时尚电视节目能力的专业策划人员。

时尚编辑专业方向培养的是传媒业与时尚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一专多能,专业知识涉猎广泛,特长突出。专业方向优势主要表现在:

合理的实践性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考核。大部分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为课程设计,需要学生在做中学,提交设计作品、摄影作品等。各课程相互合作,比如化妆造型课的结课设计作品就是一份化妆大片的制作,学生从前期策划开始,先写策划案,然后组织人员进行化妆、拍摄,之后再对拍摄好的相片进行后期处理,排版,最终打印装订成册,形成课程设计作品。该作品结合了化妆造型、时尚摄影、杂志编辑、版式设计课、图形图像处理等多课程的内容,综合锻炼了学生对实际问题或项目的操作、分析、处理能力,以此鼓励学生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双向学习和同步提高,增强其实践能力。

完整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使学生近距离接触时尚,本专业方向在每年春秋两季中国国际时装周都会选派十余名优秀学生参与时装周的采访报道,长期与时装周组委会保持合作。

3.核心课程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传媒全案实训、公共关系学、媒介融合概论、媒体制作、融媒体采编与实践、视听语言、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时尚品牌解析、服装服饰设计、化妆造型设计、杂志编辑、时尚摄影

4.职业前景

毕业生主要从事时尚新闻的采编工作,时尚消费资讯的介绍宣传工作。可以成为时尚类报社、杂志社的记者或编辑;时尚网站的策划、编辑、制作人员;时尚新媒体编辑或运营人员、时尚类电视节目的策划、编导人员。


二、师资队伍

传播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同时,本专业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媒体行业实践经历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将新闻传播领域最前沿的传播理论、媒介动态、业务发展引入课堂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科研方面,教师们在专业核心期刊《现代传播》、《传媒》、《中国电视》、《当代电影》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北京社科基金等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市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多项、编写的教材曾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社会服务方面,传播学专业教师以社会兼职、专家顾问、承接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开展社会服务,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例如:有的教师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北京市新闻奖、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一等奖、教育部好新闻一等奖、中残联好新闻奖一等奖等;有的教师受邀参加“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通州建设为北京副中心”的6集大型纪录片的策划和指导工作,参加央视新闻频道的专家“监看评价与分析”工作、央视《乡土》栏目的专家指导工作;有的教师担任中国网络文化传播委员会专家、人民网传媒频道专栏作者、亚洲新闻周刊特约评论员、法制网特约评论员,在中国科学报、法制网、人民网传媒频道、中国网、中国环境报、新京报等发表文化时评类和专业类文章几十篇;有的教师担任编剧的短片《你是我的眼》荣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届“学院奖”一等奖;担任微电影《行走,是温度》的编剧、执行导演,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剧中担任编剧、执行导演等。有的教师在北京传播技术研究会担任秘书长及研究员。

实习实践

具备丰富、专业的校内媒体实践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充分的专业实训机会,主要有UTV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广告工作室、城苑微信公众平台等。

为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全媒体全流程工作方式的新型传媒人才,专业2017年完成现代传媒实践教学中心的升级换代,建成了拥有全媒体演播室、摄影实验室、全媒体编辑实验室、录音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组成的融媒体教学场所,占地800余平方米,为传媒类专业学生创意转化、创作实践提供了优质的硬件环境保障。硬件条件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专业定期举行“传媒前沿”专题系列讲座,邀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大公报》《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传媒行业资深人士来校举办系列讲座,扩宽学生学习路径、开阔学生视野;组织学生前往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新浪网、《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前新浪网、凤凰网、搜狐网、腾讯时尚、太平洋女性网、时装周组委会、《时尚COSMO》杂志、《时尚健康》杂志、《瑞丽》杂志、《消费指南》杂志社、《绝对》杂志社等时尚媒体单位进行实习实践;组织学生前往网易等网络媒体公司、世纪瑞博类传统广告公司、博圣云峰类新媒体广告公司参观实习;推荐学生到新华社北京分社、人民网、凤凰网、央视网、中视实业集团、梅地亚中心等知名媒体进行实习实践。

专业选择特定专业课程,实行课程教学与行业大赛相结合,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专业大赛、行业调研、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尽可能让学生身在学校课堂,思维与行业市场同步。鼓励学生走进行业,了解行业,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机会。

四、对外合作交流

专业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新领域,先后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项目,包括国际硕士桥梁课程项目、中外青年交流项目和境外孔子学院项目等。专业还有“印象•香港”系列品牌活动,优秀学生暑期赴香港参观凤凰卫视、与凤凰卫视著名媒体人、与香港浸会大学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选拔优秀生暑期赴香港《文汇报》进行顶岗实习实践。

、教育教学成果

专业一贯重视将学科竞赛引入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置与大赛相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心,从而切实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近三年来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26项,有2216人次参赛,获得各类奖项358项,展出作品30件。其中省部级获奖286项,等级奖82项。国家级(省部级)获奖20项,等级奖8项。其他奖项75项,等级5项。影视、广播、动画类获奖46项,平面类获奖268项,文案、策划案、新闻稿、职业竞赛等获奖35项,优秀指导教师和组织奖10项。主要赛事和获奖情况如:

① 第15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春季赛,2个班级88人参赛,提交作品181件,获得佳作奖三项,卢雨非获得平面广告佳作奖,齐京发获得平面广告佳作奖,王怡然、吴曈、李子衡获得影视广告佳作奖。2018年,第16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春季赛,李天翔获得视频类广告佳作奖,沈晓菲、郑思琪等6位同学获得视频类优秀奖。

② 2018年,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中获得北京赛区(省部级)获奖65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52项;其中影视广告和微电影视频类获奖3项(一等奖1项,优秀奖2项),广告文案获奖1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8项)。平面广告获奖5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41项)。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北京赛区(省部级)获奖89项,2020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专业比赛(省部级)获奖46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③ 2019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品牌故事”创意大奖赛,获得平面类作品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视频类作品三等奖1项。

④ 2019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大赛,获得新闻报道类二等奖。

⑤ 第七届首都大学生创意集市活动,提交作品200多件,有23件作品入选活动,参加现场展出。

⑥ 中国出版集团“小世界童书馆”LOGO征集大赛,15广告本王思雅同学的标志设计作品在中国出版集团“小世界童书馆”LOGO征集大赛初评中胜出,在网络投票获得16413票。

⑦ 首都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平面设计大赛,钟楚贻、田圣洁、肖凯、刘岩、杨辰熙、李晓军六位同学获得微电影、延时摄影类二等奖。

⑧ 2020年,第五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

此外,教师们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及行业项目的支撑和辐射下,教师们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和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国家级及校级立项几十个,学生成果显著。如传播学专业孙铭熠同学的“北京堤摩亚文化传媒公司”创业项目从北京市8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2018年‘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代表北京市参赛,一举获得全国大创赛铜奖;国家级项目“二十四夜汉服工作室” 获得北京市大创赛铜奖等。同时,与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制作中心等单位合作进行学生实培计划立项多个,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素养。

2017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联合中国教科评价网推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我校传播学专业位列2017—2018年传播学专业进入全国前20名(排名第14);2020年我校传播学专业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