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2021年北京城市学院招生专业介绍——机械类(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供稿单位:招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3日 11:16 文章阅读数:

 

机械电子工程

一、专业简介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治学严谨、勇于奉献、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部分教师入选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和“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条件完善的实验教学设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研、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现拥有机电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设备总值达3000万元,包括工程图学、机械基础、公差与测量、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实验室和数控技术、微机原理、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测试技术、工业机器人、机械CAD/CAE/CAM、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特种加工、逆向工程等十余个专业实验室。

该专业的教师一向重视科研与教研,突出科研与教研工作对学科专业建设的先导作用,并取得可喜成绩,科研与教研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该专业教师承担教育部、省厅级科研教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家级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10篇被EI收录;主编或参编教材10余部,其中有3部教材入选“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项,其中1项为国家发明专利。

多年来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注重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尤其重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步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该系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及第二课堂活动,多次在全国、省级专业竞赛中获奖,曾获得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三等奖、全国嵌入式产品开发技能大赛三等奖,北京市大学生学科(数控技能)竞赛一等奖、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北京市工业机器人及视觉系统应用技能竞赛第二名、北京市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第三名、北京市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第三名、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团体二等奖。

二、专业优势和培养特色

立足前沿技术,深耕细作专项技能。在兼顾专业技能纵向延展的同时,重点要横向融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与系统的研发、制造、操控和维护技术所需的专项技能,并加深培养学生横向衔接这些专项技术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拥有专项技术能力,又能够综合应用这些专项技术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人才成长之路。采取“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标准有效对接职业标准,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学生前三年在院校内学习原有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企业核心课程;第四年由企业负责开始进行实训、实习,完成企业特色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内容及证书认证。

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教育。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达到专业课程要求获取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还能考取人工智能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工程师等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资格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具备一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机械、电子、控制、信息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具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及机电系统知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能够从事机器人、高端数控设备、3D打印设备等智能装备与系统的应用、运行管理、研发助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四、课程设置

电路理论、机械设计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数字电路、工程控制基础、机电系统控制器应用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基础、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柔性制造单元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D&CAM)、三维(3D)逆向工程技术

五、实习实践

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校外专业实践

校外专业实践主要组织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学习,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培养团队合作技巧,为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该环节为期至少一年。

1.校内实践环节

(1)实验与课程设计类:根据课程安排在机电技术中心和先进制造技术中心进行相关的实验环节,加强学生机械电子工程师基本功训练。

(2)小学期实习实践:主要安排社会认知与方向行业调研;专项技能、项目开发的实践;为参加各种软件技术的国家比赛与社会比赛进行培训辅导。

(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和考核的环节,学生一般在毕业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结合实习单位真实项目,完成一次真实的综合训练,为零距离就业做准备。

2.实践平台

校内基础性实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通识能力教育

校内技能性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专业技能教育

校内应用性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应用技术教育

校内外创新创业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创新能力教育

3.实践形式

课内实践,夯实基本实践能力

“智能制造工作室”,仿真的职业环境工作

校内实践,完成上岗前的真实职业环境训练

校外专业实践,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4.校企合作

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包括航空航天机电院、航空航天一院、航空航天二院、首航机械、中航精密研究所、北汽、北京现代、北京奔驰、恩布拉科雪花、北京地铁、南航等公司,每年可接待实习学生150余名。



六、培养成果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一览表


往届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信息一览表

1D013

工程设计大赛获奖学生

七、发展前景

1.行业发展趋势

应用智能装备与系统解脱人类的体力劳动和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由于人工智能、传感器、传动技术以及移动手机革命的相互汇流,人类已经到达机器人学革命的前沿。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与系统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大量全面掌握智能装备与系统应用技术,能从事智能装备与系统设计、制造、检测与维修、生产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国制造2025、国家“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均明确提出振兴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将智能装备与系统产业列为国家十大战略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智能装备与系统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缺乏,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迅速增长。

《中国制造2025》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并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迫切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迫切要求加快培养掌握共性技术和关键工艺的专业人才;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迫切要求全面增强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服务型制造,迫切要求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进入新业态、新领域;发展绿色制造,迫切要求普及绿色技能和绿色文化;打造“中国品牌”“中国质量”,迫切要求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素养等。

2.人才需求状况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涵盖电子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技术领域,重在培养研发、管理、维护智能装备与系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由于人工智能、传感器、传动技术以及移动手机革命的相互汇流,智能机器人、高端成套装备、三维(3D)打印等装备与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呈跃进式态势,掌握智能装备与系统的研发、操控、维护及相关配套服务技能的人才成为职场的宠儿。

教育部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表3)中指出,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为300万人,2025年的人才缺口为450万人。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是北京市在《北京行动纲要》中提出的八大重点领域之首。北京正在着力构建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着力培育其研发、设计、后期服务等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产业,打造一个更为广泛的产业生态。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领域的研发、设计、后期服务等整个产业链条上相关产业的活动都需要大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高端应用型人才。

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单位:万人)

3.就业岗位

机械电子专业的设置高度契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毕业生具有宽阔的职业发展前景,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中众多职业岗位的技术、营销和管理工作。主要职业岗位包括: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智能机电设备和系统的管理、运行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工业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微处理器和PLC控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研发部门的数字化建模与仿真;高端数控机床与三维(3D)打印等装备与系统的管理、运行与维护;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型设备的研发、管理和应用;智能物联网系统的管理、应用与维护;洁净智能汽车系统的研发、管理与应用;智能轨道交通设备运行和管理。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出国、读研等深造机会以及考取公务员。


车辆工程

一、专业概况

北京城市学院于2016年正式申办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并获批,2017年开始招生。本专业立足“都市性、开放式、技术技能应用型”办学定位,适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依托北京汽车产业布局,以强化科学人文素养为基础,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足够理论基础和创新创业素养,能够在生成一线进行现代汽车设计、测试与技术服务的新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和交通强国的重要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竞争的焦点。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汽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最大。适应行业发展,本专业主要培养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试验、汽车智能产品集成与测试方向的新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引领学生进入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

二、专业特色及优势

1.“三融通、一主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依托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建立“三融通、一主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三融通举措就是通过“校企融通、产学融通、课赛融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一主两翼架构就是以课内教学为主,课外活动和企业活动为两翼,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拓展学习时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D2D7

“三融通、一主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互补+强势企业”专业建设平台

车辆工程专业隶属于信息学部,信息学部拥有信息技术类和智能制造类两大专业群,为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教学与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车辆工程专业与北汽集团开展有长期的校企合作,为实现校企共建、共研、共育,联合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7EDD

与北汽集团签约校企合作基地

3.“大平台、专方向、重实践”开放式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平台课程+核心课程+方向课程+拓展课程”构成,平台课程为你选专业奠定了宽基础,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赋予你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拓展课程满足你考研升学、跨学科发展等需求。你不仅能够学习本专业,而且能够有机会跨专业或转专业学习。

4.“六层递进、课外拓展”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校企共建“社会实践平台、基础实验平台、专项实训平台、综合实训平台、创新实训平台、岗位实训平台”五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开放实验室、竞赛集训营、汽车工作室”等丰富的第二课堂,为你施展才华,提升能力搭建平台。

25D60

“六层递进、课外拓展”实践教学体系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北京汽车行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依托区域经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素养,掌握汽车基本理论和现代汽车新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汽车零部件设计、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试验和检测等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现代汽车的设计、试验、检测、制造、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新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四、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理论、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

新能源汽车的设计与试验方向课程包括: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动汽车设计基础、汽车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技术等。

汽车智能产品集成与测试方向课程包括:车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车载网络原理与应用、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智能车设计等。

五、教学条件

自办专业以来,学校加大了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建设,目前专兼职教师12人,专业生师比为11:1,专业实验场地8263平方米,专业教学设施总资产价值在2000万元以上,集中实习实训基地5个,办学条件良好,能够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1.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学科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专职教师

教师大多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有利于形成学术争鸣、激发创新的学术氛围,学缘结构基本合理。教师专业背景横跨有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工程热物理等5个专业,教师的研究领域覆盖了汽车设计、汽车制造、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队伍。

(2)兼职教师

为了紧跟企业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充分利用本地人力资源,长期聘任企业兼职教师和高校教师3名,分别来自北汽集团高级工程师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专兼职教师队伍优势互补,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位结构合理,增强了团队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2.教学设施

(1)校内实践教学设施

专业现拥有以4号实训楼为主体的汽车实验中心。汽车实验中心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教育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实验中心建筑面积为8263平方米,16个实训室,3个工作室,设备台套数量为500余台,总资产价值在2000万元以上。汽车实验中心按照“理实一体、虚实一体、教研一体”原则建设,主要承担课内实践、学科大赛、科研和对外技术服务等。

实训室配备媒体设施、仪器设备、教学资料、教学软件等,集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虚拟仿真和实景演练为一体,满足理实一体教学需要,为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还有智能交通工作室、智能汽车工作室、智能制造工作室,将课程与大赛、教学与科研、科研与服务相融合,相辅相成,使学生在做中学、赛中学、研中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汽车实验中心实训室由实验员和教师协同管理。

  

汽车实验中心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主要场所,也是专业与企业协同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

本专业目前已在北京汽车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有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第三工厂、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开拓潮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蔚来汽车交付中心等,承接综合实践类课程,形成了良好合作关系。实习岗位涵盖汽车制造、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设计、汽车销售、汽车文化与教育等,能够满足本专业全部学生的实习需要。

培养成果

近3年来,本专业依托学生活动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在大创项目、实培计划和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成果如下:

(1)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9项,其中国家级1项,北京市级8项。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申报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3项,共计12位同学参与。

(3)将学科竞赛与课程相融合,以赛促学。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5项,其中校级学科竞赛3项,市级学科竞赛2项。其中参加北京市2020工程设计表达竞赛获得二等奖。

北京市2020工程设计表达竞赛二等奖

、职业前景

随着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将发生深度变革。《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到202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汽车产业变革正当时,国家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大规模合作前所未有、对核心技术突破的愿望前所未有,汽车人才需求前所未有。《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指出汽车产业紧缺人才涉及汽车产业的三大领域,分别是整车与零部件领域、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和汽车后市场领域。整车与零部件领域有15个岗位,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有22个岗位,汽车后市场领域有10个岗位。

我国汽车产业正迎来时代的转折点,京津冀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验区,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为主,重点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现代制造业。京津冀地区本科层次开设车辆工程专业的学校有15所,每年毕业生数量在900人左右,而本地区汽车制造及关联企业共计3000家左右,其每年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然而,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高尖端人才需求量更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中,车辆工程专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