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
一、专业简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2022年10月,住建部将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区、河北保定等24个城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催生了各个行业的变革与创新,土木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智能建造是解决土木建筑行业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的有效途径之一,已在很多工程中被提出并实践。智能建造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提高建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的依赖,达到安全建造的目的,提高建筑的性价比和可靠性。
智能建造涵盖土木工程的设计、生产和施工三个阶段,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BIM等先进的信息或智能技术,从设计阶段的BIM建筑结构机电协同设计,到施工建造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机械手臂进行结构安装,实现人与机器的协同建造;通过云计算技术搭建建设项目云服务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传感器监测及物联网搭建项目管理系统,以实现建筑物与部品构件、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在施工现场实现人脸识别、移动考勤、塔式起重机管理、粉尘管理、设备管理、危险源报警、人员管理等多项功能,以完成工程管理中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对项目全周期进行管理。而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则是智能建造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或智能技术是智能建造最重要的手段,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即必将为土木建筑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智能建造师是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管理、机械自动化等发展而成的工程建造+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高度融合型人才,在未来的传统建筑行业以及新型的BIM建模技术、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等工程建设行业和模式中,智能建造师都是必不可缺的一环。
土木工程专业是我校第一批重点建设专业,基于建校初的工民建、建筑工程等专业,已有30多年办学经验。在面向全国、立足北京、服务京津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下,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学科理论,以掌握智能设计、智能建造与管理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毕业生是未来智能建造师的储备人才。
据职友集网统计,土木工程专业是本科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之一。截止2023年2月,在所有1132个本科专业中排名第17,在工学类170个本科专业中排名第6,在土建类7个专业中排名第1;土木工程专业招聘职位6.86万个,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多的地区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四个地区需求量约3.5万人,占全国需求总量的51%。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
1.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了BIM信息化技术应用及智能建造时代。本专业广泛开展BIM基础、BIM三维协同设计、工程造价应用软件、土木工程智能施工技术、BIM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智能管理、Python程序设计、建筑工程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课程教学。
在校内设有BIM研发中心,安装有Revit软件(含建筑、结构、机电模块)、PKPM结构软件,可培养学生掌握BIM建模基础、BIM三维协同设计能力;安装有PKPM相关管理软件,可培养学生掌握三维施工模拟及进度管理等技能;安装有广联达算量与计价软件、广联达BIM5D、场布、梦龙进度等软件,可培养学生掌握BIM建造与项目管理技能。
借助广联达等企业物联网教学平台,开展建筑工程物联网、工程项目智能管理等课程教学。
学生BIM技术实训环节
2.与多家设计院所、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大型建筑工程公司、路桥工程公司、造价咨询公司、监理单位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中铁建设集团、首开集团、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团、北京诺士诚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外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等。校企联合培养体现在:(1)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聘请企业资深结构设计工程师、施工技术工程师、造价工程师、项目管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讲授专业BIM三维协同设计、工程项目智能管理、建筑工程物联网等智能设计、智能建造与管理相关核心课程;(3)邀请知名企业工程师为学生介绍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前沿技术;(4)高年级学生可在合作企业完成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实习企业可择优留用学生就业。
校企合作平台
3.本专业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结构设计、项目管理方向多年的办学经验,在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设置智能设计与建造方向模块课程,以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侧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交叉学科相关技术,解决土木工程全寿命期中的各类复杂问题。通过大学四年期间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学习,能够初步胜任各类土木工程对象的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方面工作。同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跨界发展与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土木工程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与需要。
4.学生凭借BIM建筑信息技术能力,在校期间可以申报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工程师(初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毕业后积累工作经验,可考取智能建造师;学生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毕业后可考研深造,也可根据工作需要考取土木工程行业所需的专业资格证书,如注册结构工程师、一二级注册建造师、一二级注册造价工程师等。
5.师资力量强。专职教师6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及工程项目实践经历,部分教师具有注册类执业资格证书。承担多项教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市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编或参编教材多部。
6.专业开创了土木工程工作室、BIM技术研发工作室、土木工程实验科学研究室等专业学生社团,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级大学生挑战杯、城市新星计划、实培计划项目等。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行业发展,培养满足京津冀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对土木工程智能设计与建造管理人才的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较强的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理解智能化及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熟悉行业相关的工程经济、法规、规范和规程,掌握土木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智能设计与建造管理技术,具备土木工程项目的协同化设计,智能化建造,智能化运维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具有创新与终身学习意识和广阔视野,兼具良好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毕业后能够从事土木工程及智能建造企业相关领域的设计、建造、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核心课程
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装配式建筑综合实训、智能测绘、智能施工技术、BIM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BIM三维协同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物联网基础、大数据与云计算等。
专业实验室
五、培养成果(在校生)
专业基于学部开放实验室、学生工作室等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综合实践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获奖约25项,47项国家级或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情况:
2022年,北京市级项目:
北京城市学院三期工程宿舍楼项目BIM建模(暖通部分)及管综碰撞, 负责人:钟佳霖,指导教师:张卫华
2021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顺义校区3期项目地下给排水系统BIM模型,负责人:关智文,指导教师:董晓丽
2020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杭州粉细砂土力学试验及动力特性研究,负责人:戴津津,指导教师:高艳华
2021年,北京市级项目:
粉细砂土注浆体力学试验研究,负责人:李禹羲,指导教师:高艳华
2020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MC活性粒子材料力学性能及可注性研究,负责人:徐宏扬,指导教师:高艳华
项目名称:桥梁结构有限元优化设计及模型搭建,负责人:张昊,指导教师: 袁则循
2019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新型高水绿色充填材料配比及力学性能研究,负责人:刘子朋,指导教师:高艳华
项目名称:北京通州某公路跨北运河特大桥结构设计,负责人:陈立伟,指导教师:包碧玉
2019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会展中心建筑结构设计,负责人:伏昊,指导教师:张翠翠
项目名称:石墨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负责人:佟思远,指导教师:隋智力
项目名称:基于实验和数值仿真的平面桁架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负责人:李睿,指导教师:黄惠茹
项目名称: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形式设计,负责人:张昱,指导教师:李照广
2018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自行车专用路高速高架桥设计,负责人:刘旭,指导教师:包碧玉
项目名称:承载多种荷载工况的大跨度结构模型设计,负责人:马春华,指导教师:袁则循
2018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3D打印的类岩石材料力学性质研究,负责人:方梓周,指导教师:高艳华
项目名称:地质雷达及工程检测仪器应用研究,负责人:蒋荣,指导教师:高艳华
项目名称:不同含碳量钢的力学性能测试,负责人:王亮,指导教师:周义清
项目名称:岩石的非线弹性特征实验研究,负责人:张博雄,指导教师:隋智力
项目名称:滨海软土动三轴及真三轴试验研究,负责人:武孟睿,指导教师:高艳华
2017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桥梁博物馆的设计,负责人:龚港,指导教师:张翠翠
项目名称:超高层建筑结构模型优化设计,负责人:孟令琦,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图书馆侧人工湖人行桥梁设计,负责人:王童,指导教师:包碧玉
2017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负责人:王勇,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大跨度钢结构桥梁结构建模及有限元分析,负责人:李林阳,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地质雷达在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负责人:高孟琦,指导教师:高艳华
项目名称: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和优化—以万科新里程工程为例,负责人:钟岚竹,指导教师:李照广
2016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双向风载作用下风力发电塔架模型的制作与优化设计,负责人:王旭,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蚌埠体育馆设计,负责人:张馨笛,指导教师:张翠翠
项目名称: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优化分析,负责人:王嘉晨,指导教师:袁则循
2015年,国家级项目:
项目名称:通辽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设计,负责人:吕頔,指导教师:张翠翠
项目名称:风力发电塔架结构模型搭建与结构静动力荷载作用有限元分析,负责人:余磊,指导教师:袁则循
2015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对角斑马线实地施工报告——海淀区为例,负责人:唐志远,指导教师:包碧玉
项目名称:相贯节点焊接变形的施工控制,负责人:王辰,指导教师:李照广
2014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防护网结构模型搭建与结构静动荷载作用有限元分析,负责人:李知谦,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基于ANSYS的三维多跨框架结构受力与变形的数值分析,负责人:刘莉萍,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设计,负责人:李玉超,指导教师:张鹤
项目名称:高速公路加油站网架结构选择与设计,负责人:李星昱,指导教师:李照广
项目名称:北京公交不合理方面的调研及分析,负责人:朱宇轩,指导教师:张卫华
2013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海淀区绿色建筑的认知调研及模型设计,负责人:李云龙,指导教师:张鹤
项目名称:简支桁架桥梁结构模型搭建与结构静动力荷载作用有限元分析,负责人:李知谦,指导教师:袁则循
项目名称:大跨结构创新结构设计,负责人:战浩,指导教师:董晓丽
项目名称:唐山唐海酒店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负责人:任达龙,指导教师:李照广
项目名称:黔西县煜吉旅游酒店的建筑与结构设计,负责人:刘肇锦,指导教师:李照广
项目名称:砌体结构房屋与混凝土结构房屋经济性能对比,负责人:陈思宇,指导教师:李照广
2012年,北京市级项目:
项目名称:变截面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应力状态监测研究,负责人:袁燕龙,指导教师:隋智力
项目名称:戛纳春天住宅结构设计,负责人:焦振新,指导教师:张鹤
北京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深化项目:
北京市地铁17号线南口-孙河活动断裂专项研究,负责人:余磊,指导教师:高艳华
援莫桑此克孔子学院和传媒艺术学院教学楼基础和结构方案研究项目,负责人:李瑞,指导教师:董晓丽
各级学科竞赛学生获奖:
李心灵,邢龙雨,乔鹏翼,王璇、田润初,第十一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赵春雷
赵昆航、陈卓、刘美婷、刘力源、金子敬,第八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包碧玉、隋智力
陈姿桦、乔烨杉、张智博、邓瑞朋、刘雨婷,第八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优秀奖,指导教师:陈辉、黄惠茹
何雨佳、沈潇、陈红格、翟子溪、赵春晓,第八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优秀奖,指导教师:陈辉、周义清
黄城霖、申明睿、江菀赢、侯颜聪惠、艾欣、李玥、乔鹏翼、张倩茹、巨栋斌、潘砚鑫、田悦佳、邢龙雨、邱一容、李伊甯、陈馨怡,2022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广联达BIM系列软件技能鉴定证书,指导教师:高艳华、隋智力
申明睿、李心灵、邢龙雨、王璇、田润初,第三届全国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高艳华、隋智力
梁煜琪、张志鹏、刘鑫钰,第三届全国建筑类院校钢筋平法应用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单项)、全国三等奖(单项),指导教师:隋智力、李照广
李德宝、陈天一、戴龙、胡敏、张昊、姚成,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二等奖,指导教师:包碧玉、袁则循
佟思远、项子雄、李梦莹、史金鹭、郝敬怡、陈卓超,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三等奖,指导教师:赵春雷、徐振华
王婧、伏昊、宋正轩、李佳琦、张子恒、崔添翼,第八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二等奖,指导教师:张翠翠、李照广、马静。
刘旭、陈立伟、贾晨辉、董秋瑾、尚超、刘鸿杰,第八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二等奖,指导教师:包碧玉。
马春华、王毅、张晓雪等,第五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团体二等奖,指导教师:高艳华
龚港、吴淑涯、华波、刘轩宇、连睿凯、李佳琦,荣获第七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三等奖,指导教师:张翠翠,马静
沈京军、王勇、潘世奎、刘旭、钟岚竹、史辰淦,2015、2016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荣获第七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二等奖,指导教师:包碧玉
卫英琦、黄金、龚港、廖新月,2016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荣获第四届全国BIM毕设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高艳华
黄睿、唐亚龙、陈冠雄、杨瑞霖、龚港、连睿凯,荣获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方向)二等奖,指导老师:张翠翠、马静
王童、师凡伟、田佳明、周瞳诺、张栎昕、高雄伟,荣获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方向)二等奖,指导教师:包碧玉
张馨笛、袁亚楠、杜嘉明、曾浩、蒋奥玲、隋子默,荣获第五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方向)二等奖,指导教师:张翠翠
唐志远、胡大鹏、张玉婷、高孟琦、李瑞、王童,荣获第五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方向)二等奖,指导教师:包碧玉
吕頔、汪建飞、胡妡雅、郝琪、崔艺馨、吕梦娇,荣获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结构二等奖,指导老师:郝峻弘、张翠翠
曹凯旋、关旭、徐鹏、胡大鹏、郭成、唐乐壮,荣获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B组(大跨)结构二等奖,指导老师:包碧玉
冉茂禾、李贺山等,荣获第三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大跨结构设计组),指导教师:李照广
李云龙、战浩、刘万里,荣获第二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北京建筑大学体育馆结构设计),指导教师:董晓丽
李荣、李佳静、冯佳林,荣获首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长途车站结构设计),指导教师:董晓丽
武丹、李强、刘雅琴、周嵘、李欣、霍冰凌,荣获首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输电塔模型及加载),指导教师:董晓丽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
教师获奖或获取证书:
隋智力中国工程爆破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李照广、包碧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董晓丽BIM建模——Revit建筑建模师资证书
专业获得荣誉:
土木工程专业荣获2020、2021年北京城市学院优秀就业专业奖励。
土木类专业BIM教学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土木工程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
李照广:主持《钢结构天线骨架数值研究》,横向课题,201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奥运会羽毛球场馆模型试验研究”。
张卫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饱和土三个基本问题的研究》。主持2019年北京高等教育 “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工程协同的智能建造专业集群建设》。
隋智力: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项目:《能源桩应用于沥青路面宽温域特性及其融雪研究》。
六、实习实践
1.校内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智能设计与建造)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专业课程教学期间安排有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或实训等多项校内课程实践,课程设计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等;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拥有岩土工程、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结构工程等实验室及BIM研发中心,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或实训包括:工程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工程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实验、Python程序设计实训、土木工程建造与土工实验等虚拟仿真实训,以及BIM技术及应用类实训如虚拟建造、智能建造管理、智能测绘、BIM协同设计等。
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2.校外实习及实践基地建设
土木工程(智能设计与建造)专业除了安排有校内课程实践教学外,教学计划还安排了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其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在校外企业完成实践教学,同时完成毕业设计实践。
经过多年积累,土木工程(智能设计与建造)专业开拓了包括首开集团、北京建工集团、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中国标准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市政工程研究院等50余家实习实训单位。
学生开展专业实习
3.签约就业单位
首开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建工集团、住宅总公司、中铁建设、北京中外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京园诚得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住总集团、建工集团装饰公司、北京诺士诚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
七、发展前景
在传统工程建造技术和建筑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社会发展需求下, 智能建造师与传统建造师共同承担着我国建筑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和未来。随着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推动,做为新时代的工匠人才, 智能建造师也将会是下一个建设时代的引领者和创造者。
智能建造师专业技术人员既具有土木工程师具有的技术能力,又具有智能新土木人才的复合知识结构,就业前景广阔,就业范围广阔。既可以选择房地产、勘察设计、施工、造价、监理公司等传统建筑工程行业,也可以服务新房地、BIM咨询、建筑机器人研发和绿色建筑等建筑业新技术单位,据行业预测,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将大于100万/年,智能建造师将迎来供不应求的就业前景。
八、往届部分优秀毕业生就业及出国情况
张茹娜(2005届),北京城建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刘鑫虹(2005届),北京公联洁达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路昕(2006届),安定门房管所。
张艳(2006届),中央财经大学基建处。
张晓燕(2006届),北京民政局设计所。
殷巍巍(2006届),北京天图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刘娜(2007届),北京住总市政工程公司。
吴方升(2011届),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牛祯祯(2012届),北京住总第二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丁海东(2013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基建处。
李大鹏(2014届),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陈凯(201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马国宁(2014届),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齐雨尘(2015届),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李奔(2015届),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汪建飞(2016届),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
张宇茂(2016届),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张昭(2016届),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王欢(2016届),北京住总第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孙震(2017届),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曾彦铭(2017届),海南省建筑设计院。
王子韬(2018届),天职(北京)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张祥林(2018届),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李佳兴(2018届),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方梓周(2019届),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李天童(2019届),国贸工程设计院。
蒋荣(2019届),中冶建工集团。
马志智(2020届),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陈立伟(2020届),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刘甡强(2021届),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
马胜卿(2021届),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承包部。
毛世龙(2022届),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诗瑶(2022届),中竞发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陈宙(2022届),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此外,近5年来,本专业有20余位同学选择出国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