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
一、专业简介
传统建筑广义上指历史上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狭义上指经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优秀的历史建筑属于人类的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传统建筑传承中国文化,凝聚中国特色与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篆刻着我们民族的苦难抗争和辉煌。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中提出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杜绝大拆大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居民记住乡愁。
张锦秋院士在2021年传统建筑大会的讲话中说到:“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彰显了朴实优雅灵动和豪气。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中国建筑人的文化自信的根基。保护好我们建筑的历史遗产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我们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就是延续我们民族的文化命脉。”
建筑学(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专业是建筑学专业的新兴的重要学科方向,兼具建筑学和传统建筑文化和技艺的特征与内容,以建筑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为主要研究和实践对象。教学中以建筑学为依托,在掌握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和学习传统建筑保护、设计和修缮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最终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建筑学素养和传统建筑技艺技能。
我校建筑学(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专业,顺应新时代精神,新政策和新需求,围绕传统建筑文化和传统建筑技艺的核心技能,培养具有现代传统古建筑设计理念与思维,掌握传统建筑设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优势
1.“专业基础课+专业深化课”的教学模式
以建筑设计能力为核心,在高年级开设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方向的特色课程,传统与现代建筑设计并重,培养学生传统建筑精神的现代建筑设计思维和方法。组织学生到首开集团、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北京园林古建设计院、北京园林古建工程公司、北京国文琰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进行传统建筑设计与工程实习实践,也可以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实习实践。
实习实训基地
2.“双师型”的“专兼职”教师团队
专职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占比100%,其中80%教师有实践工程经验,多名教师具有注册一级建筑师执业资格,具有“双师素质”;同时聘请首开集团古建工作室、京诚集团古建专家团地等传统建筑行业领域中的大师、专家为学生进行传统建筑设计、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等啥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
聘请行业专家授课
3.本专业拥有古建筑模型实训室、三维协同设计室、建筑模型制作室、无人机数据采集及建模实验室等,重在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培养传统建筑技艺。
专业实验室
4.学校为该专业方向建立了多个实习实践基地,先后与北京国文琰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古建筑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京诚集团、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北京园林古建工程公司、古代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习与实践平台。
学生在故宫博物院实习
学生参与智化寺修缮工程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国家城市化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以建筑设计能力为核心,在高年级开设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方向的特色课程,传统与现代建筑设计并重,培养学生传统建筑精神的现代建筑设计思维和方法。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传统建筑历史、传统建筑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方案深化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四、培养特色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通过“集体思维、集体教学”的方式实现专业间大跨度的交叉融合与对话。以建筑设计能力为核心,在高年级开设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方向的特色课程,传统与现代建筑设计并重,培养学生传统建筑精神的现代建筑设计思维和方法。
五、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中国建筑史、传统建筑设计原理、传统建筑设计,古代建筑法式、明清式样建筑设计、中外建筑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居住类、公共类)、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物理与设备、场地设计等。
拓展课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城市设计、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无人机摄影与测量操控技术。
六、实习实践
1.实践教学课程
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点,注重实践教学,坚持学生能力培养不断线的原则,采取“课内课外专业指导一起抓”的模式,切实将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实践实训课程包括:空间形体表达基础、传统建筑设计、古代建筑法式、明清式样建筑设计、传统建筑彩画技术、住宅建筑设计、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等。
专业实习实践环节
此外,借助合作企业的资源及平台,合作共建《古代建筑法式》、《中国古建彩画技术》等专业课程,协办北京市古建筑工技能竞赛。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体系的同时,观摩、参与实操现场,耳濡目染,完成实践学习。
学生在专家团队带领下参与搭建实操
2.行业专业讲座
在校期间,学校会定期聘请国内外行业内知名人士、传统建筑资深工匠开设学科行业发展前沿讲座和职业规划讲座等,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特点及需求,通过讲座加深学生对建筑学专业的认知、增强设计能力、开拓学科视野。
行业前沿讲座
七、培养成果
1.英才计划
结合专业课程及社会服务项目,学生利用虚拟仿真平台的编辑、交互功能,搭建了具有拆解、组装以及3D演示功能的古建斗拱模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搭建、模拟及其漫游,更加直观便捷的感知场地空间尺度关系,沉浸式体验交互设计。
斗拱模型拆装案例库
2.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学校多年来,一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即“城市新星计划”),加强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实践育人质量。本专业学生主持的城市新星计划几十项,包括:
国家级课题:
基于激光雷达和虚拟现实技术的顺州古城调研和推演
基于数字化三维建模技术对西山文化带数字化石碑石刻资料库建设研究
基于数字建模技术下的古建筑实体模型制作方案研究——以佛光寺东大殿为例
市级课题:
传统木作屋架与斗拱手工模型制作
基于数字三维建模技术对北京市段内明长城的保护研究
八、发展前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的批复》中,要求“扩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保护好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老字号,保留历史肌理。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将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列为行动几乎之首。北京市如火如荼的城市更新更是要求城市的建设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校建筑学(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专业,顺应新时代精神、新政策和新需求,围绕传统建筑文化和传统建筑技术,培养具有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与思维,了解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传统建筑精神,掌握传统建筑设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首开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国文琰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园林古建工程公司、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从事传统建筑设计与工程实践,也可以在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等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