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
我校2000年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2009年开始招收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生,专业教师大多为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或研究所的博士或博士后。此外,专业充分利用首都优秀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食品检测部门、食品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单位聘请优秀教师、行业及企业高级工程师及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授课,开展行业前沿性讲座,提升教学质量,充分保证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切合。
专业依托“北京市实验示范中心”及食品工程中心,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拥有HPLC、UPLC、UPLC-MS、GC、GC-MS,ICP,原子吸收光谱仪、乳品分析仪、乳制品生产线等现代化检测、生产的教学及科研设备,产值近3000万元。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专业已在课程改革、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与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优势
师资专业水平高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优势,本专业教师具有学历高、职称高的特点,主要由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的博士或博士后组成,且全部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大部分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此外,多数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从业经历,这也更好地保证了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在校学生更可以直接参与教师国家级、市级的科研项目及企业横向课题,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及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行业资源丰富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另一优势。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专业积累了大量的行业资源,“3+1”及“双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和行业在科技合作、人才培养、互聘导师及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的战略合作协议。目前,专业已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多方面实质性合作,为学生校外实习及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三、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工艺、品质控制等知识和技能,熟悉食品安全政策与法规,能在第三方食品质量检验部门、食品及生物技术企业的研发、生产及品控部门,监督检验机构(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卫生检疫部门、海关、疾控中心、进出口食品检验单位等)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从事分析检验、产品开发、生产控制、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四、培养特⾊
自办学以来,专业始终立足北京,以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提高人才竞争力为出发点,紧跟市场,突出教育的应用性和实效性,根据社会的需要,注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完善教学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色:
1.以行业需要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直秉承“面向需求、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首都食品行业的人才需求,明晰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使课程体系设计对接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及能力要求,从而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增强专业学生的行业竞争优势。
2.“双师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食品专业教师大多有行业从业经历,其中佟世生教授曾在乐天华邦(北京)食品有限公司有着多年的工作及管理经验,姚佳老师曾在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院从事多年研发、食品安全监测中心及新技术推广等工作,专业其余骨干教师也都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工作的经历。另外,专业还定期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国进出口检验研究院、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等单位的专家作为特聘的兼职教师,为同学们讲授行业的科研成果、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国家监管举措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始终把握行业动向,为步入社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3.“双基地”及“3+1”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技能一直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为此,专业在四年的人才培养保证“实习实践不断线”,充分利用校内“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食品工程中心”全面先进的硬件设备,开设综合性实验,提升专业实践技术。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食品企业、食品相关科研院所及食品质量检测单位等实习实践基地资源,开展专业认知、实习等活动,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此外,“3+1”的培养模式更可使学生与用人单位提早进行对接,项目真题真做,更早地认识社会、服务社会,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实现早择业早就业。
五、课程设置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坚持“以生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体系,重点培养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给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灵活性。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食品感官及理化检测实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分子生物学检验、功能性食品、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等。
六、实习实践
实习实践环节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对接行业职业需求与岗位能力要求,明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了课程实践、校外实践、创新创业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在夯实食品化学、食品营养、食品卫生与安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理化检验、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实验实践技能的培养,并将现代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课堂授课,加强学生所学知识的社会适用性。校外实践环节更充分发挥专业行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真实项目需求、先进实验设备、优秀师资队伍等资源,使学生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合作沟通等各方面都做好充分步入社会的准备,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同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北京市高等人才“实培计划”项目及北京市化学竞赛等实验技能型竞赛,教师手把手进行指导,同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社会实践、独立思考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真正适应社会需求。
七、培养成果
为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食品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以科研促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实验技能。目前专业有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多项企业横向课题在研,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各项目的实际开展中得到了充分锻炼。近五年来食品专业教师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4项,出版专业教材6部,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相关探索,完成教研教改课题8项,建设网络课程及混合式教学课程13门,为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充分保障。
近年来,专业学生多次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金牌健康讲师大赛、京津冀大学生食品创新创意大赛、生物职业技能大赛等专业比赛,并屡有突破,已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的成绩。同时专业学生已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40余项,参与北京市大学生“实培计划”项目11项,发表科研论文13篇,其中9篇被北大核心期刊收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无论实习还是就业,专业学生均呈供不应求的态势,为食品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首都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贡献力量。
八、发展前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近十年,国家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从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到2015年习近平主席四个最严食品安全制度的提出,再至十九大再次将食品安全提升到战略高度,政府从政策上制度上不断加强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这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投身于食品安全的守护事业中。
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始终定位于首都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的食品企业、食品相关科研院所及食品质量检测单位等校外实习资源,实行“3+1”的培养模式,以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提高人才竞争力为出发点,根据社会的需要,突出教育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培养的学生近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毕业生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美誉度,以“职业素质高、适应环境快、应用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