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是为适应民航强国战略,满足我国航空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而设立的本科专业。专业以航空服务学、艺术学、管理学为学科基础,同时兼备管理和艺术两类培养属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上,接受综合素质培养和航空专业技能训练,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航空服务艺术、综合管理艺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4年起,北京城市学院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办学,已为民航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航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民航业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艺术修养,掌握艺术学、管理学和航空服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民航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熟悉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流程和要求,掌握航空服务艺术、服务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流程标准,具备机上应急处置能力,熟练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协调,能在国际、国内各大航空公司从事客舱安全管理和服务,以及机场、通用航空及民航相关企业等单位,从事航空服务与管理相关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优势
(一)“全景式模拟”实训教学环境
依托经管学部“临空经济产业人才实训中心”,本专业在校内建有民航客机模拟客舱、乘务员训练与测试中心(CBT实训室)、形体与体能训练中心、形象设计室、航模展厅、普通话语音训练室、电子商务实训室、人员素质测评实训室等实训基地。所有实训配备均可满足全景式模拟教学需要,搭建了全方位的理实一体实训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行业经验丰富的“双师型”队伍
本专业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不仅有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学者,还有行业内的资深乘务长、专家等,他们具有丰富的空乘和地勤服务与管理经验,具备国际航协(IATA)教员资格证书。对于民用航空专项技能训练实务课的教学,本专业特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楚天技能名师”、专家、资深乘务长和学校双师型教师共同完成,确保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紧跟行业发展,满足行业需求。
图8民航服务礼仪训练 图9 民航客舱服务实训 图10民航安全管理实训
(三)自主开发的应用型本科教材
两年来,北京城市学院注重与行业密切沟通、与企业深度合作,参与完成了《民航概论》《民航法律法规》《民航商务运营管理》《民航客舱安全管理》《民航客舱服务与管理》《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民航服务礼仪》《民航服务英语》等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工作,该套教材已被多所高等院校选用,使用效果良好。
(四)专业社团搭建学生多方位发展舞台
专业秉承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并提升其全方位能力的核心理念,积极构建和发展专业社团,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国家级A类赛事——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在历年的推荐展示会上摘得硕果累累。通过日常社团相关专业训练和校内外的活动参与,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形象气质,增强舞台自信心。同时,搭建新媒体训练平台,邀请行业头部企业和专家进校分享,通过实际案例设计实操练习,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新媒体领域所要求的文案写作、营销策划、中后台运营等能力。
(五)“全覆盖”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专业与广慧金通公司深度合作,紧跟民航市场发展趋势,踏准行业招聘节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民航业实习和就业推荐工作。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暨供需对接就业系列活动,积极搭建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四川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长龙航空公司、九元航空公司、机场贵宾等民航企业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和就业机会,确保学生就业品质。
(六)数字新媒体驱动人才培养多元化
随着数字新媒体技术推动着各行各业加速转型升级,市场呈现出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内容消费快速增长,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激增等态势。专业紧随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深度调研与融合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发展多元化需求。结合艺术学、管理学和服务学的专业培养角度,启动相关数字新媒体技术赋能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融合实践、学习和交流的独特平台,定期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工作坊和项目实践。通过融媒体运营的实际经验积累和专业知识深化,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动态,提升数字时代综合竞争力,引领驱动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多元化。
四、课程设置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公共课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和专业综合实践课四个部分。专业基础课主要由《管理学》《艺术学》《航空服务学》等学科基础课构成,专业核心课主要为满足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设置的课程,如《民航客舱服务与管理》《民航客舱设备运行管理》《民航旅客运输》《民航法律法规》《民航客舱安全管理》《民航播音艺术》《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民航商务运营管理》《民航服务礼仪》《民航货物运输》《客舱实务综合训练》等。
专业拓展课设置主要适应民航业数智化转型战略,掌握新方法、新技术,拓展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而设置的课程,包括《新媒体营销》《创新创业思维》《跨文化交流》等课程。
五、实习实践
(一)“校、行、企”协同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专业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深耕产教融合领域,校企深度合作,致力于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采用“共研方案、共制课程、共培师资、共育专业、共管学生、共建基地、共创社团、共推就业”,将行业要求和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实现“校、行、企”协同育人,达成人才链、就业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2022年,本专业《校企“三融”协同“三链”衔接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通过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实践运行,专业依托学校和学部,已经与校外200余家企业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二)高规格专业赛事拓宽实习就业平台
专业在校企合作平台下,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和拓宽渠道,组织和带领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该赛事属于国家级A类赛事,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民航工会、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客舱乘务工作委员会等协办。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产教融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服务技能大赛充分汇聚了教育、民航、协会、企业、高校等多方的资源,建立起了“五方联动”的有效协作机制,架起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的立交桥,为高校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新局面。
往届毕业生通过专业赛事获取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韩亚航空公司、中国联合航空公司、青岛航空公司、成都航空公司、四川航空公司、华夏航空公司、上海吉祥航空公司、首都航空公司、西藏航空等各大航空公司的工作,包括客舱乘务员、安全员等。毕业生其他就业单位主要有首都机场贵宾厅、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等,部分毕业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高端服务类、行政管理类等工作。
(三)整合“校、行、企”资源,拓宽学生多元化就业渠道
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围绕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经管学部临空经济产业实训中心,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邀请协会专家、企业导师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各环节工作,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对口率,保障学生的优质就业。同时整合学校、校企合作办学企业、中国民航资源网、各航司招聘信息、中国高教学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资源,建立20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六、培养成果
专业参赛队历年来在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摘得硕果累累。2020年获得团体综合亚军、民航服务形象与礼仪金奖、团体表演优秀奖、最佳上镜奖、最具智慧奖、优秀就业单位;2021年获得团体综合亚军、团体表演金奖、民航服务形象与礼仪二等奖、最具亲和力奖、优秀就业单位;2022年,获得团体综合亚军、民航服务形象与礼仪一等奖、民航安全技能三等奖、优秀就业单位、个人综合素质冠军;2023年获得团体综合亚军奖项、个人综合素质冠军。学生获得公费参加阿联酋阿提哈德航空公司培训资格。
学生通过参加中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暨中国高等院校空乘专业推介展示会,不仅能够展示风采,还有获得航司及企事业单位的面试机会,提前锁定实习就业岗位,为对口优质就业和学生多元化就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发展前景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关于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到2030年民航将拥有一个以上全球知名品牌的航空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形成一家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货运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建成3个以上国际枢纽机场,10个以上全国性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机场数量及布局将满足全国95%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并提出了“安全化、大众化和全球化”三大发展战略。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成为4F级国际机场、世界级航空枢纽、国家发展新动力源,将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形成协调发展、适度竞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枢纽”机场格局,推动京津冀机场群建设成为世界级机场群。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区域发展多个层面都具有大量兼具航空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或机场,从事客舱乘务员、航空安全员或地勤、值机、票务、安检、VIP服务等工作,也可从事游轮海上乘务、高铁动车乘务等工作,也可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空乘院校、民航类教育企业从事管理和教育培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