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正文
2024年北京城市学院拟招生专业介绍——风景园林(景观智能规划与设计)
供稿单位:招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4日 16:14 文章阅读数:

一、专业简介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先生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该理论以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为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原则、层次和系统,整合人居环境核心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方法,突破了原有专业分割和局限,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

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目前,人工智能在城市建设及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借助城市统计数据实现分析和预测,提高了在植物配置、景观效果预测及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效率。随着万物互联、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大力发展,尤其在城市建设及管理利用的全方面引入,风景园林理论、方法与技术迈向了智慧景观新时代。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前身是城乡规划(景观设计师)专业,自2010年开始办学,已有13年的本科办学经验,2016年正式更名为“风景园林”。


  


二、专业优势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力为核心,着重培养地景规划、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管理等专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生态规划与设计能力、场地规划设计能力、风景园林工程能力,服务于城乡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管理。响应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要求,响应双碳战略,运用生态学的方法,针对城市公园、林地湿地、绿道、街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开展城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等教学,注重”规建管养”全流程的人才培养,构建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强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始终秉承景园匠心,进行规划设计、营造营建、管理治理。

与此同时,风景园林(智能景观规划与设计)响应数字中国建设需求,紧跟智能化、数字化进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确保核心专业能力稳扎稳打的基础上,进一步景观信息模型构建、提升参数化规划设计、智能化运维管理、AI辅助视觉呈现等多方面技能培养。学生可以在夯实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计算,借助BIM、LIM平台构建信息模型,增强设计对象的感知测度,梳理其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多层次、多视角的调研成果;并以此为依据,借助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等手段,探究其应用场景,增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此外,依托时刻发展的AICG等新兴技术,更好地模拟人类的思考过程和行为,实现高精度图像渲染;借助VR、AR技术,实现交互互动,创造出更加逼真的场景表达。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能使学生更客观、准确的理解、分析人群受众对于空间的使用模式,更加精准的指导街道空间、公园绿地、风景区等场域中的规划设计,推动人本主义绿色空间设计与研究的发展。

2 “双师型”的教师团队。

本专业是一支博士和硕士学历教师团队,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业教师占70%,具有设计经验的硕士学历教师占60%人。

教师教科研部分成果:

主持课题:《园林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主持课题:《以“城市园林项目”为基础的园林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主持课题:《城市规划专业景观设计模块课程教学研究》

参与课题:《建设多层次专业实践平台,促进城乡规划实践教学改革》

教师社会服务部分获奖成果:

主持项目:北京市更新背景下香山地区城中村人居环境调研——北京高校“双百行动计划”优秀示范项目

参与项目:宁夏中卫市开发保护黄河湿地资源项目——获得2010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参与项目:山西晋城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获得2011年国家林业局林产工

参与项目: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人文山水、诗意长安园的园区规划设计——获得2011年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参与项目: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实践——获得陕西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参与项目:阳城县屯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获得山西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参与项目:“北京市东升八家郊野公园”获得2009年中国环境艺术年会“最佳奖

参与项目: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景观综合提升获得第十届园冶杯市政园林竞赛银奖

3 软硬件设施保障。

本专业拥有景观生态实验室、空间垂直绿化墙、景观试验田、三维协同实验室、模型制作室、VR实验室等硬件条件。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理和表现方法,引导多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渗透专业知识;在校园内建立景观试验田进行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及工程管理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学以致用;注重学生风景园林核心设计能力培养的同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等,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生态规划与保护能力以及风景园林深化设计能力。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设计方法,具有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生态规划与保护、深化设计、参数化设计等专业技能,结合人居环境学科协同培养理念,综合建筑设计、城乡规划设计等能力,培养可在建筑类行业、规划设计单位、林业及环保等部门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案深化设计、生态保护规划、植物专项、城市设计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四、培养特色

1 “集体思维”的教学模式

作为人居环境科学三大支柱学科中的一个,风景园林学科需要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大跨度交叉融合,在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角度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我校三个专业的办学基础,在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发挥三个专业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开展集体教学,充分渗透及交叉融合及对话。

2 “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

组织学生到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风景园林网、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住总集团住总博地园林所、北京北园农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风景园林设计院、景观规划设计公司、城乡规划院所、风景园林所等单位进行整学期实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设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及工程协同能力。


  

  


五、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树木学、城乡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工程、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风景区规划与设计、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等。

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应用以及方案深化等各个方向的课程。具体包括:施工图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概预算、风景园林管理、景观生态规划与保护、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参数化设计、AI技术应用基础等;此外还有跨专业平台课程,涉及空间智能信息、城市设计、历史街区保护三大热点内容。


六、实习实践

1、实践教学课程

认知实习、园林植物认识实习、园林花卉认识实习模型制作、风景园林综合实习(南方北方实习)、毕业实习等。

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主线: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乡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与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等贯穿全教学过程。

通过多层次的实践训练平台,实现能力培养不断线。主要的实践能力训练平台有城市建设创作室平台、大师训练营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学生专业社团平台、假期实习实践平台等。

2、实习实训单位和签约就业单位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绿化局、北京市朝阳区园林局、颐和园公园管理处、北海公园管理处、EDSA景观规划设计公司、北京观筑景观设计公司、中国林业设计研究院、中国规划院风景园林所等。


  

  


七、培养成果(在校生和毕业生)

1、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风景园林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包括第八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第九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风景园林、第二届山地园林杯贵州高校景观设计竞赛等,并于2019-2023年连续五年作为园冶高峰论坛的合作方,承办园冶高峰论坛和北京城市学院分论坛,并就校企合作、项目研究、人才共育、课程建设等方面发表主题演讲。

2、课题研究

专业与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风景园林专业领域规划设计、科教科普、科研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完成科学技术协会课题《园林:巧夺天工的生态和谐主题研学基地建设》,中国园林博物馆获2021——2025年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为首批示范基地加入“首都园林绿化科技创新联盟”,为首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推进园林绿化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


  


3、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学校多年来,一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即“城市新星计划”),加强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实践育人质量。本专业学生主持的城市新星计划几十项,包括:

国家级课题:

以冬暖夏凉为主的3D打印建筑砌块材料研讨

景·色——基于色彩应用理论的滨海公园改造及优化设计

校园康复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为例

市级课题:

以景山为中心的城市视景线控制

城市印象提升设计——以北锣鼓巷为例

北京市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研究

老年社区规划设计研究——以北京太阳城为例

2008奥运赛后城市用地媒体村景观改造

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的融合——以徐州市贾汪区韩桥煤矿旧址为例

我心素已闲,奈何车马盈——北五环南侧观景可达性方案研讨

北京城市学院校园景观数字文化建设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大学城如何崛起

永续建筑--老城区的平衡整合与混合开发

不同年龄层次对城市公园功能需求调研—以北京城市公园为例

北京地区植物生态景观设计

基于公众生态文化需求的园艺驿站建设研究与设计应用

雨水花园与校园景观的结合--以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为例

北京顺义区汉石桥湿地开发与保护

北京市顺义区季节性植物景观风貌规划研究

对于皇家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以颐和园为例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居住环境改造设计

推广街区制绿地共享问题与策略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社区公共设施使用现状调研及规划建设对策研究

北京城市学院沙化土壤适宜植物类型筛选研究

世外桃源--乡村振兴背景下北京平谷区大华山村景观规划设计

守住城市文化印记—以小雅宝胡同为例


 

 

 


八、发展前景

为了完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使命,本专业毕业生在掌握各类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能够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全面考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生态要素,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效应。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胜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所、建筑设计院、城乡规划设计院、园林工程公司以及市县区园林局及建设部门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方案深化设计、生态保护规划、植物造景设计等工作,如: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顺义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可进入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园林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住总集团住总博地园林所、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等;也可以胜任园林工程管理等相关工作,如: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林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华建设经营有限公司、北京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等。毕业后可以攻读风景园林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等方面的研究生,可申请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日本山形大学、日本久留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